近期,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的显著加大,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如何应用外汇衍生工具为企业避险。本期根据某上市公司的真实套期保值案例改编,探讨如何用领口期权组合(也称为逆转期权/Zero-Cost Tunnel or Collar Combination)的套期保值策略为企业进行外汇风险管理,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以供参考。
一、案例背景
假定ABC公司功能货币为人民币,在2022年10月1日,公司预计将出售产品(设备)给美国的客户,产品将在23年的3月31日控制权发生转移(确认收入时间),应收账款预计在23年的6月30日结算,销售金额预计为1亿美元,成本为5亿元人民币。
【风险识别】
ABC公司未来的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以美元计价,成本以人民币计价,因此面临美元兑换人民币下跌的风险。
【风险分析】
ABC公司财务部门经过测算,认为如果美元汇率低于6.6500,公司的产品毛利率水平将低于预算水平。
【风险应对】
ABC可以接受汇率在一定区间波动的风险,但担心美元汇率的大幅下跌超过6.6500的风险,因此在与XYZ银行沟通后,决定采用领口期权策略进行套期保值,希望构建一个零成本期权组合对冲美元低于6.6500以下的风险,同时放弃美元升值超过6.75的收益。
二、交易结构
根据公司的套期保值策略,公司与XYZ银行交易,买入美元看跌期权,同时为了构建零成本的期权套期保值策略,卖出了一个美元看涨期权(期权的价差组合,称为领口期权,或称为逆转期权),具体的交易结构如下:
对于该套期保值策略:
1.领口期权的组合ABC公司期权费收付相等,总体期权费用为零。
2.如果美元升值超过6.75,公司被执行看涨期权,按6.7500换为人民币(止盈)。
3.如果美元贬值低于6.65,公司执行看跌期权,按6.6500换为人民币(止损)。
4.如到期价格介于6.65-6.75之间,期权到期没有价值,公司采用风险接受策略。
具体的损益结构如下图:
三、套期关系文件核心要素
四、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评估
套期保值的有效性评估需要对比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化来评估,由于被套期项目是预计极可能发生的销售交易与应收账款,因此我们需要复制一个虚拟衍生工具,以评估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化,虚拟衍生工具相关条款如下:
注意几点:
1. 套期保值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相当于虚拟衍生品的公允价值变化来评估;
2. 虚拟衍生品的条款(USD-CNY在23年6月30日到期,初始公允价值为零的组合期权)反映的是被套期项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公允价值变化;
3. 卖出看涨期权的行权价格6.7480与套期工具的6.7500不同,主要是由于虚拟衍生品不存在违约风险(假设交易对手方无信用风险)。
需要评估其他满足套期会计应用的相关条件包括:
1. 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与被套期项目;
2. 正式的套期会计相关文件;
3. 有效的套期关系(经济关系评估,信用风险不占主导地位,符合风险管理目标的套保比率)
五、经济关系定量评估-情景分析
在评价有效的套期关系时,经济关系评估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这里我们采用定量的情景分析法来分析,假设套期关系开始日,即期汇率为6.7000,假设美元升值5%和贬值5%两种情景,具体分析如下:
六、公允价值变化及有效性评估
1. 汇率与折现系数参数假设
2. 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化
3. 虚拟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变化
注意:虚拟衍生工具没有时间价值
4. 有效与无效部分评估
七、各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
八、报表各期间列示的变化
九、总结与套期保值效果评价
ABC公司通过买入一个看跌期权与卖出一个看涨期权的组合,构建了一个零成本的期权组合策略,成功对冲了美元汇率贬值超过6.65的风险。
假设公司未采取套期保值策略,公司在2023年3月31日确认的收入为6.6亿元,应收账款最终收回的金额为6.5亿元,而采取套期保值后,对冲了汇率从6.65跌到6.50的风险,确认的收入为66,445.0万元,财务费用(汇兑损失)减少10,54.95万元,与未采用套期保值相比,增加了利润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