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案例背景】A公司在2020年12月31日向X银行贷款,贷款期限为5年,利率为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贷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如下:
贷款合同条款 |
|
开始日 |
2020年12月31日 |
到期日 |
2025年12月31日(5年期) |
贷款金额 |
1亿元人民币 |
贷款利率 |
LPR12M+1.50%,按年计息 (浮动利率) |
在2020年12月31日, A公司为了防止未来LPR利率上升的风险,在贷款的同时,决定与Y银行还签订一笔利率掉期合约(注:实务中Y银行与X银行可以同一家,也可以不同的银行),交易结构如下:
利率掉期相关条款 |
|
开始日 |
2020年12月31日 |
到期日 |
2025年12月31日(5年期) |
交易对手方 |
Y银行 |
名义金额 |
1亿元人民币 |
A公司支付 |
3.86%年利率,实际天数/360基础 |
A公司收取 |
LPR12M利率 |
初始公允价值 |
0 |
公司将利率掉期指定为银行贷款利息支付现金流量的套期工具。与银行贷款相关的信用价差(150个基点,即1.50%)排除在套期关系之外。如果我们把被套期项目(贷款利息)与套期工具(利率掉期)结合起来,交易结构如下:
对于A公司,在每个利息结算日,收到一个Y银行的浮动利率(LPR12M),同时支付X银行浮动利率,两边抵消后(注:实务中,利率掉期A公司与Y银行采用的是基于名义本金的净额结算的模式),最后变成了一个固定利率的债务结构,将浮动利率债务转化为固定利率债务:
套期保值后A公司的利息结构 | |
A公司支付X银行 |
LPR12M+1.50% |
A公司收取Y银行 |
LPR12M |
A公司支付Y银行 |
3.86% |
A公司最后利息支付 |
5.36%(固定利率) |
二、套期关系文件与要素
A公司相关的套期关系文件要素如下表:
套期保值目标与策略 |
公司的套期保值目标是减少浮动利率(LPR利率)贷款在未来利率上升情况下的不利变化导致的现金流波动风险。公司的套期保值的目标与公司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总体保持一致,即采用利率掉期降低利率的不确定性风险。 |
套期保值类型 |
现金流量套期保值 |
被套期项目 |
2020年12月31日向X银行贷款的5年期利息现金流,贷款合同编号为XXXX,贷款本金1亿元人民币,贷款利息为LPR12M+1.50%的年利率。 |
套期工具 |
利率掉期,交易编号xxxx。主要条款为名义金额1亿元人民币,5年前,支付3.86%的固定利息,收取LPR12M的浮动利息。交易对手方为Y银行,信用风险较低。 |
套期的有效性评估 |
参考(三) |
三、套期有效性评估
1. 虚拟衍生工具
根据CAS24号《套期会计》的规定,为计算被套期项目的价值变动,企业可使用其条款与被套期项目的主要条款相匹配的衍生工具(通常称为“虚拟衍生工具”)。在实务中,虚拟衍生工具一般只应用于现金流量套期保值类型。因此,本案例的套期保值有效性通过对比套期工具和虚拟衍生工具的公允价值变化来评估。虚拟衍生工具是一个理论上的利率掉期,假定交易对手方没有信用风险,初始公允价值为零,主要条款如下:
利率掉期相关条款 |
|
开始日 |
2020年12月31日 |
到期日 |
2025年12月31日(5年期) |
名义金额 |
1亿元人民币 |
A公司支付 |
3.87%年利率,实际天数/360基础 |
A公司收取 |
LPR12M利率 |
初始公允价值 |
0 |
注:虚拟衍生工具的固定利率(3.87%)高于套期工具的固定利率(3.86%),主要是由于虚拟衍生工具不需要信用估值调整(CVA)。
2.套期关系评估
这里假定本案例的套期关系同时满足CAS24号《套期与会计》应用的三大条件:
① 套期关系由符合条件的套期工具于被套期项目。
② 在套期关系开始日,企业正式指定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并准备了套期关系和企业从事套期关系的风险管理策略和风险管理目标的相关文件。
③ 套期关系符合套期有效性要求(即存在经济关系,信息风险不占主导地位,本案例的套期比率为1:1。)
套期关系开始日的有效性评估的具体方法课用采用定性和定量(如情景模拟,假设利率变化2%时的对冲程度)来评估,这里为简化,忽略具体的评估过程。
公司应该同时在后续的财务报告日评估套期关系的有效性。
四、未来场景模拟与公允价值评估
1.套期工具(利率掉期)的估值
下表为本案例套期工具在202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的计算过程:
日期 |
LPR12M |
折现因子 |
预期浮动利率现金流 |
期固定利率现金预流 |
预期结算净金额 |
现值 |
2022.12.31 |
4.21% |
0.9591 |
4,268,000 |
-3,914,000 |
354,000 |
340,000 |
2023.12.31 |
4.80% |
0.9146 |
4,867,000 |
-3,914,000 |
953,000 |
872,000 |
2024.12.31 |
5.00% |
0.8705 |
5,069,000 |
-3,914,000 |
1,155,000 |
1,005,00 |
2025.12.31 |
5.12% |
0.8275 |
5,191,000 |
-3,914,000 |
1,277,000 |
1,057,000 |
CVA/DVA |
-31,000 |
|||||
总计 |
3,243,000 |
预期收到的浮动利率金额=1亿元×LPR12M×365/360, 假定计息期为365天。
预期支付的固定利率金额=1亿元×3.86%×365/360, 假定计息期期为365天。
预期的净结算金额=预期的浮动利率金额-预期的固定利率金额。
现值=预期净结算金额×折现因子
-
CVA/DVA称为借方/贷方估值调整,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确定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时,应包括非履约风险(即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对手方或实体将在交易到期/到期之前违约,无法满足合同付款,从而实体或交易对手方损失的风险)。但会计准则没有就如何结算CVA/DVA提供指导,量化需要复杂的假定,所以本案例直接假定一个CVA(贷方估值调整,或称为信用估值调整)。
2. 虚拟衍生工具的估值
类似地,下表为本案例虚拟衍生工具在202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的计算过程:
日期 |
LPR12M |
折现因子 |
预期浮动利率现金流 |
期固定利率现金预流 |
预期结算净金额 |
现值 |
2022.12.31 |
4.21% |
0.9591 |
4,268,000 |
-3,924,000 |
344,000 |
330,000 |
2023.12.31 |
4.80% |
0.9146 |
4,867,000 |
-3,924,000 |
943,000 |
862,000 |
2024.12.31 |
5.00% |
0.8705 |
5,069,000 |
-3,924,000 |
1,145,000 |
997,00 |
2025.12.31 |
5.12% |
0.8275 |
5,191,000 |
-3,924,000 |
1,267,000 |
1,048,000 |
CVA/DVA |
0 |
|||||
总计 |
3,237,000 |
注:
预期支付的固定利率金额=1亿元×3.86%×365/360, 假定计息期期为365天。
由于虚拟衍生品通常假定对手方没有信用风险,所以CVA为0。
3. 套期工具与虚拟衍生工具在财务报告日的假定
前面的计算过程是列示在2021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计算,后续的财务报告日随时利率的变化,套期工具与虚拟衍生工具的估值也会发生变化,为简化,我们直接假设后面财务报告日的公允价值如下:
日期 |
套期工具公允价值 |
期间变化 |
累计变化 |
虚拟衍生品公允价值 |
累计变化 |
2021.12.31 |
3,243,000 |
3,243,000 |
3,243,000 |
3,237,000 |
3,237,000 |
2022.12.31 |
850,000 |
-2,393,000 |
850,000 |
832,000 |
832,000 |
2023.12.31 |
276,000 |
-574,000 |
276,000 |
263,000 |
263,000 |
2024.12.31 |
-87,000 |
-363,000 |
-87,000 |
-778,000 |
-78,000 |
2025.12.31 |
0 |
87,000 |
0 |
0 |
0 |
4.套期保值的有效部分与无效部分
根据《套期会计》的规定,套期工具(利率掉期)自套期开始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化(利得/损失)与虚拟衍生品在套期开始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化的变动金额两者中的较小者为有效套期部分。具体计算如下:
2021.12.31 |
2022.12.31 |
2023.12.31 |
2024.12.31 |
2025.12.31 |
|
套期工具累计公允价值变化 |
3,243,000 |
850,000 |
276,000 |
-87,000 |
0 |
虚拟衍生品累计公允价值变化 |
3,237,000 |
832,000 |
263,000 |
-778,000 |
0 |
两者中较低者 |
3,237,000 |
832,000 |
263,000 |
-778,000 |
0 |
前期累计有效部分 |
3,237,000 |
844,000 |
270,000 |
-78,000 |
|
可用金额 |
3,237,000 |
-2,405,000 |
-581,000 |
-348,000 |
87,000 |
套期工具公允价值期间变化 |
3,243,000 |
-2,393,000 |
-574,000 |
-363,000 |
78,000 |
有效部分 |
3,237,000 |
-2,393,000 |
-574,000 |
-348,000 |
78,000 |
无效部分 |
6,000 |
0 |
0 |
-15,000 |
9,000 |
贷款利息支付与利率掉期的结算金额
根据公司的贷款协议以及利率掉期协议的相关条款,贷款的利息支付与利率掉期的结算金额如下表:
日期 |
1年期LPR |
贷款利息 |
利率掉期结算金额 |
2021.12.31 |
3.21% |
-4,775,000 |
-659,000 |
2022.12.31 |
4.21% |
-5,789,000 |
354,000 |
2023.12.31 |
3.71% |
-5282,000 |
-152,000 |
2024.12.31 |
3.80% |
-5,374,000 |
-61,000 |
2025.12.31 |
3.95% |
-5,526,000 |
91,000 |
注:利率掉期结算在结算日采用名义本金净额结算方式
五、会计核算
1. 2020年12月31日(贷款资金到位,套期关系开始日)
借:银行存款 100,000,000
贷:长期借款-银行贷款 100,000,000
注:套期关系开始日,由于利率掉期公允价值为零,无需账务处理。
2. 2021年12月31日
(1)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贷款利息 4,775,000
贷:银行存款 4,775,000
(2) 记录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化
借:套期工具-利率掉期 3,243,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 3,237,000
其他财务费用 6,000
(3) 利率掉期结算
借:财务费用-利率掉期 659,000
贷:银行存款 659,000
3.2022年12月31日
(1) 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贷款利息 5,789,000
贷:银行存款 5,789,000
(2) 记录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化
借: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 2,393,000
贷:套期工具-利率掉期 2,393,000
(3) 利率掉期结算
借:银行存款 354,000
贷:财务费用-利率掉期 354,000
4.2023年12月31日
(1) 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贷款利息 5,282,000
贷:银行存款 5,282,000
(2) 记录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化
借: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 574,000
贷:套期工具-利率掉期 574,000
(3) 利率掉期结算
借:财务费用-利率掉期 152,000
贷:银行存款 152,000
5.2024年12月31日
(1) 支付银行贷款利息
借:财务费用-贷款利息 5,374,000
贷:银行存款 5,374,000
(2) 记录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化
借: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 348,000
其他财务费用 15,000
贷:套期工具-利率掉期 363,000
(3) 利率掉期结算
借:财务费用-利率掉期 61,000
贷:银行存款 61,000
6.2025年12月31日
(1) 支付银行贷款本金与利息
借:长期借款-银行贷款 100,000,000
财务费用-贷款利息 5,526,000
贷:银行存款 105,526,000
(2) 记录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化
借:套期工具-利率掉期 87,000
贷:其他综合收益-套期储备 78,000
其他 财务费用 9,000
(3) 利率掉期结算
借:银行存款 91,000
贷:财务费用-利率掉期 91,000
六、套期保值效果评价
根据前面的讨论,以在2021年计息期为例,确认的财务费用为5,434,000(=4,775,000+659,000),套期保值方案的目标是将利率固定为5.36%,即金额为5,434,000【1亿元×(3.86%+1.50%)×365/360】。因此,在计息期间完全实现套期保值的目标,对于利率掉期公允价值变化完全有效的所有利息期间都是如此。但是,如果存在部分无效的期间,实际利息支出于目标利息支出有微小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