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处于波动下行趋势,近期汇率水平更是持续走低。Wind数据显示,6月2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低下探至7.267,为年内新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低触及7.2965,亦为年内新低。
从6月份来看,截至6月26日16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0.31%,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下跌0.44%。
市场分析认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贬值除了2季度以来国内经济表现本身不尽如人意外,外部因素也不可忽略。美国经济基本表现持续较好、美联储推迟降息预期信号进一步明确,有利于美元走强;加之欧洲等地区政治风向不稳定,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大导致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从而进一步推动美元上涨。6月份以来美元指数走高,导致人民币对美元被动贬值。
在当前美元持续走强、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预计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央行是否会采取相关的举措行动,避险网将持续跟踪。
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鼓励实体企业勇敢“走出去”、开辟海外新市场。外贸出口业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持续提升,外贸企业数量持续增长。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持续稳定增长,2023年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已达到64.5万家。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广大外贸企业群体如何有效规避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继续保持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在当期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不振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周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表了涉及外汇市场改革的主题文章。在谈到外汇市场改革的下一步工作时,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深化外汇市场改革,强化外汇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文章随后提出,要“引导企业提升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加大外汇政策供给,推动银行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多方合作降低企业外汇套保成本。”
众所周知,外汇套期保值是实体企业规避汇率波动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实体企业参与外汇套保的比例近年来虽一直在提升,但总体仍然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和避险网整理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企业外汇套保参与率约为28%,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避险网整理
避险网对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表明,汇率风险是实体企业面临首位的市场风险,到2023年底,4338家实体涉汇企业中有1093家开展套保,套保参与率为25.20%(同比2022年提高1.76个百分点)。
制约企业使用外汇套期保值工具的原因,除了企业意愿不足、员工素质技能限制外,套保成本较高也是一大主要因素。
国家外汇管理局此次提出降低企业外汇套保成本,有效地捕捉到了外贸企业群体的实际需求,与避险网此前的呼吁不谋而合。早在2022年12月,避险网发表《中国期货市场离实体企业“成本有效”套保需求还有多少差距?》就指出,“实体企业参与套保占用资金多、成本高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如何降低实体企业套保成本,使得套保真正成为它们成本有效的避险手段仍是一个急需各方共同协商解决的问题。” 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降低实体企业套保成本。
同时,文章特别针对降低外汇套保成本给出具体建议——上市场内交易的外汇期货与期权。因为场内交易的外汇期货与期权在提供集中透明的价格、减少买卖价差、提高参与便利性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希望该建议能够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据报道,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已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合推出一系列减费让利惠企举措,探索完善汇率避险成本分摊机制。如,指导外汇交易中心免收2022-2023年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专项授信、减免保证金和优惠报价等。
此次外汇局再次从降低企业成本角度出发提出的相关变革,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企业参与外汇套保的积极性,是外汇市场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真正落地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