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无法回避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因此企业就需要用风险转移的方法来管理金融市场。风险转移基本方法包括分散化、对冲(或称套期保值)、保险。一般来讲,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愿意为像火灾或盗窃这样的风险支付保险费,但却不愿意为规避金融风险支付一定的费用,原因在于:其一,保险意识的普及与广泛应用;其二,期权类工具的费用似乎高于风险发生时造成的损失。为此,在设计风险对冲方案时,应考虑对冲者为规避风险付费的厌恶。
事实上,银行为了防止顾客对为减少风险付费的厌恶情绪,不得不设计了一系列低成本或零成本的风险管理产品。如银行购买了顾客盈利机会的一部分,而作为回报出售给该顾客必要水平的保护,并在两者之间权衡,从而使净成本为零。以赣锋锂业(002460.SZ)为例,它作为全球锂行业龙头,近年来通过股权投资布局上游锂矿资源,持有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ilbara Minerals Limited(简称“Pilbara”)5.74%的股权,2023年末账面价值达4.6亿美元。
然而,2024年锂行业进入深度下行周期,碳酸锂价格跌破10万元/吨,锂矿企业估值承压,至使所拥有的Pilbara股权价格产生了很大的下跌。到2024年上半年末,Pilbara股价已经下跌了22%,这体现在公司2024年半年业绩预告所展示的数据中。据2024年半年度公司业绩预告(临2024-057),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7.6亿-12.5亿元。而赣锋锂业持股公允价值损失约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2亿元。由此可见,它持有Pilbara股权价值损失是上半年公司业绩预亏的主要来源。
在此背景下,赣锋锂业亟需通过使用衍生品对冲境外股权投资风险,因此公司于2024年7月16日发布了关于拟使用自有资金开展衍生品交易的公告,并于2024年10月2日开始执行衍生品的对冲交易。
避险网通过公司10月8日公告的衍生品交易的策略可以分析出,公司一方面想规避股权投资风险,但同时又不想承担高昂的避险成本。于是,赣锋锂业通过子公司赣锋国际与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签订了低成本的领口期权协议。基于公告原文内容,这笔交易包含以下几条核心条款:
赣锋锂业以初始价格3.16澳元/股的Pilbara股票约1.05亿股作为标的资产抵押给银行;
为规避抵押期间的股权资产下跌风险买入行权价为2.844澳元(初始价的90%)的看跌期权;
同时由于不想承担过高的看跌期权成本,所以通过卖出行权价为4.108澳元(初始价的130%)的看涨期权,对冲了买入看跌期权的权利金成本;
根据公告的内容,双方未单独支付期权费,净成本为零,赣锋国际获得2.6亿澳元预付款。
期权成本有几何?
由于公告中并没有给出两份期权的价格,避险网对这份协议所涉及的期权费用进行简单测算。理论上领式期权的成本可通过看涨与看跌期权权利金差额衡量,使用Black-Scholes模型进行估算。该期权的标的价格(S₀)为3.16澳元/股,我们采取了从2007年9月20日到2024年6月30日的日度收益数据算出日波动率为6.7%、年化波动率(σ)为106.4%;参考澳联储基准利率,设定无风险利率(r)为4.35%;基于关于拟使用自有资金开展衍生品交易的公告中所述交易期限存续不超过四年,以期限(T)为1年来简单测算期权费用。
可见,如果公司单独购买看跌期权,权利金约0.984澳元/股,总购入成本为1.029亿澳元(约为4.716亿元人民币),公司认为此成本略高。因此通过卖出看涨期权获得权利金约1.078元/股,每股成本为:0.984-1.029=-0.094澳元/股(负号表示净收益),总期权成本为-0.094x1.05亿股=-0.0987亿澳元。
从以上简单测算的结果可知,在这样一个期权结构中,通过卖出看涨期权对冲掉买入看跌期权的成本后,还获得0.0987亿澳元的期权费收入。
但是,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无需单独支付费用,收到2.6亿澳元的预付款“。尽管预付款的具体情况公告中并未详尽说明,不过按我们的简单测算结果推测,该期权费收入或许是用于抵消部分融资成本、或许是获得了与银行更为有利的谈判条件。因此2.6亿澳元中包含了净权利金总收入的0.0987亿澳元以及抵押Pilbara股票所得融资款。
保护效果肯定有!
赣锋锂业于2025年1月25号发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根据该业绩预估可知,公司持有的Pilbara股权资产产生了约 16.40 亿元人民币的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但由于采取了领式期权进行套期保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下面,我们来具体测算一下所缓解的变动损失。
Pilbara Minerals 2024年股价走势(数据来源:iFind金融终端)
截至2024年12月31日,Pilbara股价已跌至2.19澳元(低于看跌期权行权价2.844澳元),在未套保情况下的损失为(3.16-2.19)x1.05亿股=1.0185亿澳元。实施套保并执行看跌期权、以2.844澳元卖出股票,实际损失为(3.16-2.844)x1.05亿股=0.332亿澳元。所以共减少了1.0185-0.332=0.6865亿澳元(约3.1亿人民币)的损失,达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但保护效果不是特别强。
这是因为企业采取的看跌期权行权价格为初始价的90%,为虚值期权。实际上,如果以3.16澳元的价格签订实值看跌期权,则会减少更多损失从而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但相应期权成本也会更高,因此赣锋锂业选择了领式期权的策略,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虽然保护效果相比之下差了一些,但是相应资金成本压力会减少许多。
期权策略真的划算么?
现在,我们再以当时视角来回顾赣锋锂业签下这笔期权交易是否划算。
首先,在当时,公司有必要对境外股权投资进行套期保值来避免长期股权投资的价格波动风险,平滑财务报表。
其次,从成本来看,理论上赣锋锂业为规避金融市场风险,购入看跌期权所需1.029亿澳元,但赣锋锂业选择以牺牲上行收益卖出看涨期权的方式打造结构化领式期权,将购入看跌期权的成本1.029亿澳元对冲掉,缓解了资金压力。
第三,预付款提供短期流动性,更好帮助上市公司购买海外矿产公司所开采的原材料,减少上市公司期初和期末的汇兑损益。
第四,锂价低迷期,放弃上行收益的代价低于潜在下行风险,符合行业周期匹配性。
因此,避险网认为从当时视角来看,赣锋锂业签下这笔交易是划算的。
赣锋锂业上述期权案例表明,企业更愿意使用领式期权这种方式对冲境外股权风险,通过牺牲上行收益来对冲资金成本使得净成本为零、换取更多的可流动资金。领式期权通过“收益封顶+风险兜底+零现金成本”的设计,在锂行业下行周期中为赣锋锂业提供了有效保护。企业需要不断去衡量自身愿意花费多少费用去规避金融市场风险,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风险偏好水平,与其自身所愿意承担的避险的成本,对实体企业而言,“是否付费”并非核心问题,关键在于以最小综合成本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性管理。金融机构需持续创新工具,让企业对冲成本更隐形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