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市场日益增强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从跨国企业到投资基金等各类机构都更加重视稳健的风险管理实践。在这一背景下,金融衍生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为管理各种金融风险提供了定制化解决方案。这些工具能够隔离和转移特定风险,使机构能够根据其战略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调整风险敞口。
本文旨在探讨在二者都是出于对冲风险的情况下,实体企业是否比对冲基金更为频繁地使用金融衍生品。通过考察关键概念的定义、衍生品使用模式、潜在动机及相关统计证据,较为全面地比较这两类不同的市场参与者的对冲活动。
一、关键概念厘清
1.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是价值与标的资产、指数或利率紧密相关的金融合约。标的资产可以是石油、黄金等实物商品,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标普500等市场指数,汇率或利率。这些合约允许独立交易特定金融风险(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和股票价格波动),而无需实际持有标的资产。衍生品的价值随标的资产价格变化而波动。与传统债务工具不同,衍生品通常不涉及需偿还的本金预付,也不产生传统意义上的投资收益。
衍生品形式多样,各具特点和应用场景。远期合约是双方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以特定价格买卖资产的定制协议,通常在场外交易(OTC)。期货合约与远期类似,但标准化且在交易所交易,流动性更高,对手方风险更低。期权赋予买方在特定日期或之前以特定价格(执行价)买入(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标的资产的权利,但无义务;可在交易所或场外交易。互换是双方约定在特定期限内基于不同金融工具表现交换现金流的协议,常用于管理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风险。还存在更复杂的衍生品,如债务抵押债券(CDO)和结构性产品,通常针对特定投资或风险管理需求定制。
衍生品的核心特性是双重用途:可通过对冲降低风险,或通过投机放大潜在收益(及损失)。衍生品合约设计的灵活性使企业和对冲基金都能构建符合其特定风险管理和投资目标的策略,适应不同市场条件。然而,对冲与投机的界限有时模糊,尤其对于对冲基金这类复杂用户,对冲策略可能是更广泛投机活动的组成部分。
2.金融对冲
对冲是一种风险管理技术,通过在相关资产中建立反向头寸来减轻现有投资的潜在损失。其核心原则是投资于与被对冲资产呈负相关的资产,即在价格变动方向相反的资产。该策略旨在缓冲不利价格变动,为投资组合或企业的财务风险敞口提供保险。由于衍生品无需持有标的资产即可提供特定价格变动的敞口,因此常被用于对冲策略。
虽然对冲旨在降低潜在下行风险,但通常也会减少潜在利润。实施对冲的成本(如期权费或放弃被对冲资产的收益)代表了风险缓解的代价。完美对冲(完全消除风险)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实现。
对冲可用于多种目的,包括防范潜在损失、保护现有收益、锁定未来价格或利率以提高可预测。常见对冲策略包括购买保护性看跌期权以限制股票持仓的下行风险,卖出备兑看涨期权以产生收入并部分抵消股价下跌,以及使用远期合约锁定未来外汇交易的汇率。对冲策略的有效性可用delta等指标衡量(delta反映对冲工具价格对标的资产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因此,对冲相当于一种金融保险,以一定成本为不利的市场变动提供安全网。
二、实体企业如何使用衍生品对冲风险
1.主要目的
实体企业主要利用衍生品对冲其核心业务运营中产生的各种风险,而非通过这些工具获取投机收益。这些企业面临的关键运营和财务风险可通过衍生品有效缓解:
外汇风险: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面临汇率波动风险,这可能显著影响其收入和支出。远期合约和货币互换等衍生品常用于对冲汇率不利变动,使企业能够锁定未来交易的特定汇率,减少国际业务的不确定性。例如,一家在欧洲销售产品的美国公司面临欧元对美元贬值的风险,使用远期合约以预定汇率卖出欧元可缓解这一风险。
利率风险:利率变化会影响企业未偿债务的借款成本及其投资回报。利率互换、期货和期权被用于管理这一风险。例如,一家拥有浮动利率债务的公司可能使用利率互换将其债务转换为固定利率,从而提高融资成本的可预测性。
商品价格风险:许多实体企业作为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费者或商品生产者,面临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商品期货和期权等衍生品用于对冲这些价格波动,帮助企业稳定投入成本和收入流。例如,航空公司可能使用期货合约对冲航油价格可能上涨的风险。同样,农业企业可能使用期货锁定其农作物的售价。
其他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也可能使用衍生品对冲其他特定风险,如能源或农业部门的天气风险。
通过使用衍生品进行对冲,实体企业旨在实现收益和现金流的更大稳定性,提高有效规划和预算的能力,并降低因市场变量意外不利变动可能导致的财务困境风险。这种对保护核心业务运营的关注,使其衍生品使用区别于以投资为主要活动的实体。
2.常见对冲风险
实体企业使用衍生品对冲的最普遍风险确实是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这些风险的重要性因行业而异,并取决于企业的具体商业模式和地理分布。对于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跨国公司,外汇风险最为关键。同样,债务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利率波动尤为敏感。严重依赖特定原材料或能源投入的行业面临显著的商品价格风险。虽然较少见,但受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的行业企业也会对冲天气相关风险。
因此,企业选择对冲的具体风险直接反映其运营风险敞口和所在市场的波动性。
3.使用的衍生品类型
实体企业通常使用一系列衍生工具对冲上述风险。对简单直接工具的偏好通常与实体企业专注于缓解与其核心业务相关的特定、明确风险的目标一致。
远期合约因其可根据企业交易流定制金额和日期的能力,常被用于对冲外汇风险。
期货合约(通常在交易所交易)因其标准化特性和流动性,在对冲商品价格风险及一定程度上的利率风险方面广受欢迎。
利率互换是管理利率风险的关键工具,使企业能够根据其市场展望和风险管理目标将债务义务从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或反之。
期权虽然提供更大灵活性,且在限制下行风险的同时不放弃潜在上行收益,但因其复杂性和成本,可能不如远期、期货和互换普遍用于实体企业的日常对冲。
4.普及度与策略
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相当比例的实体企业使用衍生品进行对冲。研究显示,全球约60%的实体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其中汇率相关的衍生品最受欢迎。然而,这一做法的普及度因国家和行业而异。例如,经合组织(OECD)国家与非经合组织国家的使用率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因其面临更大的外汇波动风险,国际业务规模较大的企业通常更可能使用衍生品进行对冲。
实体企业常用的对冲策略包括自然对冲(企业试图使其收入货币与支出货币匹配以抵消汇率风险)。交易对冲涉及使用衍生品对冲特定单笔交易,如大额出口销售或进口采购,通常使用远期合约锁定汇率。企业还进行组合对冲,使用衍生品管理金融资产或负债组合的整体风险。例如,公司可能使用利率期货或期权对冲其整个债务组合的利率风险。
虽然衍生品对冲在大型实体企业中普遍存在,但这些策略的强度和复杂程度可能因企业的具体需求、资源和风险管理理念而有很大差异。对冲决策还可能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要求披露衍生品使用情况,并对符合条件的对冲关系采取择优处理。
三、对冲基金如何使用衍生品对冲风险
1.主要目的
对冲基金作为往往采用多样化和复杂策略的投资机构,使用衍生品的目的较为广泛,包括对冲投资组合风险、管理市场敞口、通过杠杆提高收益以及对市场走势进行投机等。虽然对冲是其衍生品使用的重要方面,但它通常与其整体投资目标和策略紧密相关,这些目标旨在为投资者创造绝对回报,无论整体市场方向如何。
对冲在对于旨在缓解特定投资组合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波动性风险)的某些特定对冲基金策略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某些对冲基金策略,如市场中性策略,对冲作为核心原则,被用于通过中和整体市场波动来分离特定投资机会。在某些情况下,对冲基金可能采用对冲技术、通过缓解特定潜在下行风险来承担更高风险的投资头寸,从而追求更高的风险优化后的收益。与共同基金或实体企业等受监管更严格的实体相比,许多对冲基金在选择和使用衍生工具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常见对冲风险
对冲基金通常根据其投资授权和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对冲各种风险:
市场风险:为减少对整体市场波动的敞口,对冲基金经常使用指数期货或期权对冲其股票或固定收益投资组合。例如,持有大量标普500多头头寸的基金可能购买该指数的看跌期权以防范市场下跌。
信用风险:投资于债务工具的对冲基金可能使用信用违约互换(CDS)或其他信用衍生品对冲借款人违约的风险。
波动性风险:某些对冲基金策略,尤其是涉及期权的策略,专注于交易波动性本身。这些基金可能使用跨多种资产的看涨和看跌期权组合来对冲或从市场波动性变化中获利。
货币风险:对于有国际投资的对冲基金,对冲货币风险对于保护其回报免受汇率不利变动影响至关重要。这可通过外汇期货、远期或期权实现。
其他可能被对冲的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集中风险(对单一资产或策略的敞口)和事件风险(与特定公司事件相关的风险)。
对冲基金选择对冲的具体风险与其投资策略、投资的资产类别及其整体风险管理目标密切相关。
3.使用的衍生品类型
通常,对冲基金使用品种多样的衍生工具来实施其对冲和投资策略,衍生品的广泛和灵活使用是许多对冲基金策略的标志。
期权是一种特别通用的工具,既用于对冲(如购买保护性看跌期权、卖出备兑看涨期权),也用于旨在产生超额收益或交易波动性的更复杂策略。
期货广泛用于对冲市场敞口、对各种资产类别进行方向性押注,以及通过多头和空头头寸的抵消实施市场中性策略。
互换用于管理利率和货币敞口,以及创造对不同资产类别的合成敞口。
根据对冲基金的具体重点和复杂程度,它们可能还使用更专业或结构性的衍生产品来实现其预期的风险和回报特征。
4.普及度与策略
研究表明,相当比例的对冲基金积极交易衍生品。一项研究显示,71%的对冲基金在其交易活动中使用衍生品。对冲是各种对冲基金策略的组成部分:
多空股票策略:这一常见策略涉及买入预期跑赢市场的股票,卖空预期跑输市场的股票。衍生品(如期权或个股期货)可用于增强或对冲这些头寸。
市场中性策略:这些基金通过构建不同但相关证券或资产类别的多空抵消头寸,旨在消除市场风险。衍生品常用于建立这些抵消头寸并管理净敞口。
相对价值策略:这些策略寻求从相关证券(如股票、债券或衍生品)之间的价格差异中获利。使用衍生品对冲市场风险通常是这些策略的关键方面,以分离被利用的特定定价错误。
事件驱动策略:采用该策略的对冲基金投资于因并购、破产等特定公司事件产生的机会。衍生品可用于对冲整体市场风险或针对预期事件结果建立特定头寸。
全球宏观策略:这些基金根据宏观经济趋势和事件建立头寸,经常使用衍生品表达其对货币、利率和商品的看法,其中可能包括对冲不利变动。
因此,对冲是许多对冲基金运营框架的基本要素,有助于它们在管理各种风险来源的同时实现收益。
四、二者的差异比较
1.实体企业和对冲基金实操的差异
实体企业和对冲基金都将衍生品作为重要的对冲工具。然而,它们的实践在主要目标、范围、复杂性和监管环境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实体企业主要关注对冲直接影响其核心业务的运营和财务风险,如汇率、利率和商品价格波动。它们的对冲策略往往更简单,旨在保护盈利能力和确保财务稳定。相比之下,对冲基金将对冲作为其投资策略的组成部分,通常与通过更广泛资产类别产生收益和管理投资组合风险的目标相结合。它们的对冲活动可能高度复杂且动态,使用更广泛的衍生工具,并经常与复杂的交易技术结合。
监管环境也不同,实体企业受对冲活动会计准则约束,而对冲基金通常面临较宽松的监管,在衍生品使用上具有更大灵活性。
2.开展对冲操作的动机
这两类实体的对冲动机也不同,虽然两者都旨在通过对冲降低风险,但其最终目的不同:企业是为了业务可持续性,而对冲基金是为了投资表现。
实体企业主要出于稳定收益、防范核心业务活动损失、改善财务规划和预算,以及降低财务困境风险的需要。对冲基金的动机是保护资本、无论市场方向如何都能产生稳定收益、管理特定投资组合敞口以提高风险调整后收益,以及通过对冲特定风险可能实现更激进的投资策略。财务约束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实体企业对冲的能力和程度。
3.公开统计数据的结论
统计表明,实体企业和对冲基金中相当比例的实体使用衍生品。全球约50%至60%的大型实体企业报告使用衍生品,主要目的是对冲运营和财务风险。对冲基金中,高比例(如某研究中报告的71%)积极交易衍生品。
但必须注意的是,对冲基金的衍生品活动中虽然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对冲,但通常是更复杂投资策略的一部分,可能还包括投机和杠杆。研究表明,实体企业主要使用衍生品进行对冲,而对冲基金将其用于更广泛的目的,超出单纯的风险降低。因此,虽然两者都是衍生品的活跃用户,但实体企业的主要和主导目的似乎是对冲,而对冲基金的对冲是其整体投资管理方法的重要但通常整合的组成部分。
五、总 结
总之,实体企业和对冲基金都是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使用这些工具进行对冲;然而,它们在方法和主要动机上的关键差异。实体企业广泛使用衍生品,主要目的是对冲其核心业务活动中固有的特定运营和财务风险。这种对冲对于稳定收益、改善财务规划和缓解潜在财务困境至关重要。虽然对冲基金也积极使用衍生品对冲投资组合风险,但其使用通常是更复杂投资策略的一部分,旨在产生收益和管理市场敞口,其中可能还包括投机和杠杆元素。
与对冲基金相比,实体企业更可能以对冲与其业务运营直接相关的风险为主要和主导目的使用衍生品。对于对冲基金,虽然对冲是其策略的重要且通常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其整体衍生品使用更为多样化,并与超越纯粹风险降低的主动投资管理相结合。对冲的强度和目的在不同类型的对冲基金之间可能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其特定的投资授权和风险回报目标。
虽然难以绝对量化哪一类实体更频繁地使用衍生品进行对冲,但实体企业的衍生品使用重点和主要驱动力更倾向于将对冲作为其核心业务的核心风险管理工具。
表1:对冲衍生品使用的比较
表2:不同实体类型的常见衍生品工具及其对冲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