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服务全球客户,汇率波动对企业经营利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国际贸易频繁、外币结算比例较高的行业中,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日益加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开始采用外汇套期保值工具,以锁定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保障财务稳定性和经营连续性。
近日,A+H上市公司三花智控(002050.SZ/2050.HK)发布《关于调整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额度的公告》,由于“公司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为进一步规避和防范外汇市场风险,公司基于汇率波动情况以及海外业务发展趋势”,将2025年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金额上限从原定的75亿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进一步上调至150亿元,直接翻了一倍。
2022-2024年,三花智控海外收入为99亿、112亿和125亿,保持略高于10%的复合增长速度;同期,公司的外汇套保业务规模分别是63亿、63亿、75亿人民币。此次公司将外汇套保规模提升100%,背后原因可能是出于管理新募集资金(2025年6月在港股IPO,募集超过90亿港币)的增量需求,或者是国际业务确实发展加快,又或者是提高了外汇资产的套保比例来应对波动风险,留给市场和投资者较大的想象空间。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同时,三花智控在公告中也披露了业务的其他细节:
财务部负责统一管理公司外汇套期保值业务,所有的外汇交易行为均以正常生产经营和国际投融资为基础,以具体经营业务为依托,不得进行投机和套利交易。
外汇套保主要涉及币种及业务品种只限于从事与公司生产经营和国际投融资业务所使用的主要结算货币相同的币种,主要外币币种有美元、欧元、日元等跟实际业务相关的币种。
公司进行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品种具体包括远期结售汇、外汇互换、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业务及其他外汇衍生产品等业务。
交易对手仅为有外汇衍生品交易业务经营资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有外汇资金业务均对应正常合理的经营业务背景,不会对公司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根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相关规定及其指南,对拟开展的外汇套期保值业务进行相应的核算处理,反映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相关项目。
昨天是811汇改十周年,这十年间汇率双向波动明显,有涉外业务的中国企业盈利直接面临汇率波动风险。避险网跟踪的数据表明,随着上市公司涉外业务的发展和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实体上市公司参与外汇套期保值。
企业通过金融衍生品(如远期合约、外汇期权、外汇掉期等)提前约定未来汇率的操作,减少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对于出口导向型企业而言,这种操作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通常面临较大的外币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通过外汇套期保值,可以更有效地管理现金流,避免因汇率剧烈波动而造成的财务损失。
部分企业也借此机会向市场传达其稳健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以增强投资者信心。
避险网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4年参与外汇套保的实体上市公司数量从143家增长到1241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外汇套保参与率也从5%左右增长到23.6%
数据来源:避险网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数据库
2025年以来,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全球经济、国际贸易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明显;特别是作为全球首要贸易结算货币的美元处在由强转弱的关键转折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总体趋势由升转降,持续震荡、波动较大。中国实体企业对外汇避险的需求和套期保值业务力度都有所增强,1-6月共有1097家实体企业明确披露了外汇套保的相关信息,套保家数同比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此次发布150亿人民币巨额外汇套保公告的三花智控,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家个体,也是中国实体企业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依然坚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的一个缩影,希望所有中国企业都能够善用套保工具,规避经营风险,守护盈利,不负广大投资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