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目标
浙江企业A是一家主要从事面料加工、合成纤维制造、服装辅料销售的小微纺织企业,长期稳定向下游服装企业供货,现货经营利润极易受到涤纶短纤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影响。
涤纶短纤(简称短纤)是将PTA和乙二醇聚合后生成的聚酯(PET)在熔融状态下,通过纺丝、拉伸并切断后得到的短纤维。自20世纪70年代进入我国后,因其用途广泛、价格较低的特点,市场规模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纺织、服装、家纺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
二季度为传统纺织业淡季,2023年4-6月,短纤价格经历了大幅下跌,而后反弹震荡上行的过程。2023年7月,企业A因实际生产经营需要,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大量短纤现货的采购。若等待短纤价格继续下跌至满意的位置,将会耽误产品生产,而如果按照传统一口价模式进行现货采购,则会错失因短纤价格继续下跌而带来的生产成本节省空间。
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金融工具来管理原材料采购价格风险,只能被动接受市场价格从而导致销售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出现亏损。因此,企业A希望通过金融衍生品工具在短期内以较低的成本采购短纤原材料,实现在现货价格波动的情况下保障利润空间的目标。
二、策略设计与执行效果
在反复分析后,企业A最终决定与期货三方公司合作、采用基差贸易“后点价”的采购方案。在期货盘面点取短纤合约价格加以一定事先确定的升贴水,作为现货贸易的采购结算价格,在满足短期内采购短纤原材料的需求的同时,解决后续可能因原材料价格下降而导致错失利润的问题。
2023年7月4日,企业A与第三方风险管理机构B公司签订《短纤购销合同》,约定了货品质量标准、 规格、交货方式、时间、地点,以及违约责任等具体事项。企业A向B采购涤纶短纤33.44 吨,暂定含税单价为7600元/吨。合同总金额为25.41万元。合同签订当日,企业A先预付合同全款+10%的保证金,即可进行全部货物接收。
在合同约定的点价有效期内,即2023年7月20日前(含当日),企业A可以进行点价,最终短纤货物单价=点价成交价格+345元/ 吨,双方于点价成交当天签订书面点价确认函,点价成交后,双方以最终结算单价,结合仓库出具的实际提货或货转数量进行结算,货款多退少补。

表1:基差贸易“后点价”采购方案
在B公司向企业A交货33.44吨短纤后,企业A于7月17日进行了点价,点价的合约成交价格为7242元/吨、结算价格为7587元/吨,每吨节省采购成本13元。点价后的结算总金额为25.37万元,因前期已预付25.41万元货款,B公司在点价完成后向企业A共退款434.72元,并将10%保证金全额释放。

表2:基差贸易“后点价”采购方案盈亏
“后点价”模式的贸易是一种创新的贸易方式,它为实体企业解决了现货需求和盘面持续博弈之间的矛盾。这种贸易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减少中间环节,快速交货。 “后点价”贸易模式可以减少交易过程的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传统交易模式中,供需双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进行谈判、等待和确认,这会导致交货时间相对延后。
而采用创新的“先交货、后点价”贸易模式,需方可以相对迅速地获得货物,从而减少了因为议价和沟通等待时间过长而错失市场机遇的可能性,提高了交易效率。
2. 灵活解决需求与价格之间的矛盾。先交货、后点价的结算模式可以满足客户对短纤现货的紧急需求。
在传统的交易模式中,需方需要根据“一口价”来定购货物。然而,盘面价格的波动性往往导致需方难以在面临较为紧迫的现货需求时等到满意的价格,从而增加了需方价格风险。
而通过“后点价模式”进行商品贸易,买方可以先获得所需的货物,再根据市场价格的走势,等待价格达到满意水平再行使点价权,而不会受到“一口价”的固定价格的限制。该贸易模式为企业预留了更多自主定价的空间。与传统的“一口价”固定价格合同相比,“后点价 模式”使得买方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并在有利时机采取灵活战略,以获得更好的利益。
先交货、后点价结算的“后点价”模式解决了现货需求和盘面持续博弈之间的矛盾,加快了货物交付速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自主定价空间和风险管理手段。这种创新的贸易模式为客户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本案例摘自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