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避险资讯 - 欧盟单方面取消中欧高层经贸会谈,中欧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增加

欧盟单方面取消中欧高层经贸会谈,中欧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增加

2025-06-19 18:00 by

欧盟驻华大使的最后通牒言犹在耳,一场关乎中欧贸易未来的高层对话在最后一刻被取消,背后是充满内部分歧的欧盟在中美夹缝中的战略摇摆。

5月23日,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在北京一场智库论坛上发出强硬表态:“谈判没有取得进展,以至于我们本应举行中欧高层经贸对话,如果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欧盟将放弃与中国的关键贸易谈判。”

不到一个月后,英国《金融时报》6月17日报道,欧盟已正式取消原定于中欧领导人峰会前举行的重要经贸会谈,直接原因是“多起贸易争端没有取得进展”。这场会谈本是7月24日至25日中欧领导人峰会的前奏和基础,如今取消意味着中欧之间围绕电动汽车、白兰地、医疗设备等领域的贸易争端已陷入深度僵局。

从八轮谈判到取消会谈

2024年10月,欧盟以“中国电动汽车低价倾销威胁本土产业”为由,投票通过加征中国新能源汽车关税决议。此后双方进行了密集磋商。在2025年初的20天内,中欧谈判团队进行了八轮谈判,试图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达成妥协。中方提出价格承诺方案,但欧盟以“缺乏市场公平性”为由拒绝。

今年4月,中欧技术团队围绕电动汽车价格承诺方案展开密集磋商。商务部当时表示“双方正密切沟通加速进程”,但到5月中旬,核心分歧仍未消弭。欧盟要求中国设定电动汽车在欧最低售价,并限制供应链投资,中方则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反对以行政手段干预市场。

5月29日,庹尧诲大使再次警告:“每天问题都在恶化,要改进空间很大。”最终在6月17日,欧盟单方面宣布取消原定峰会前的重要经贸会谈,使中欧经贸关系陷入新的不确定性。

核心分歧:价格承诺与技术封锁

谈判僵局的核心是所谓的“价格承诺”机制。欧盟要求中国企业承诺出口到欧洲的电动车售价不得低于当地市场平均价的120%,并限制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供应链投资。中方则提出以“技术共享”替代价格管制,例如开放电池回收技术,但这一提议被欧盟以“涉及国家安全”为由拒绝。

同时,欧盟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2024年秋季批准对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5.3%的额外关税;对中国乳制品补贴展开调查。2025年6月初,批准了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医疗设备领域招标的措施,中国企业未来5年将被限制参与价值超过500万欧元的欧盟医疗器械公共招标项目。6月10日宣布针对中国企业的硬木胶合板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征收临时反倾销税25.1%-62.4%不等。

作为反制,中国对欧盟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直接冲击法国干邑产区——该产区75%的出口依赖中国市场。

内部分裂:欧盟27国立场不一

欧盟内部对华立场存在严重分歧。法国总统马克龙力挺加税,声称“法国白兰地产业正被中国低价酒冲击”。德国则明确反对贸易对抗。大众、宝马等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年利润超200亿欧元,贸易战将直接威胁其在华利益。东欧国家展现出更务实态度。匈牙利已批准比亚迪建厂,罗马尼亚则对中国风电投资开放绿灯。在“是否放弃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投票中,欧盟27国中有16国选择弃权,反映出欧盟内部难以形成统一的对华政策。

香港《南华早报》10日报道称,就在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准备公布对华经济关系“去风险”战略之际,欧盟一些大的成员国警告称,欧盟不要“效仿”美国的“狂热”做法。在6月7日布鲁塞尔一个早餐会议上,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的外交官对冯德莱恩办公室主任塞伯特在一次演讲中提到的“国家安全”表示担忧。这种内部利益诉求的不一致,使得欧盟在对华经贸政策制定上难以形成统一且稳定的立场。此次取消中欧高层经济对话,很可能是欧盟内部强硬派占了上风,部分势力希望借此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在贸易问题上作出更多让步,以满足其产业保护需求。

美国因素:跨大西洋压力下的战略选择

欧盟取消会谈的决定恰逢关键时刻。G7峰会于6月15日至17日在加拿大举行,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首次参加G7峰会。

欧盟领导人公开表示,说服特朗普停止全球贸易战是欧盟本次峰会的首要任务。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甚至暗示:“如果欧盟必须与美国打一场贸易战,那么欧盟就无法如特朗普所愿增加国防开支。”特朗普政府近期威胁“若欧盟不对华加税,将对中国商品加征60%关税”。欧盟委员会内部文件显示,其“去风险”战略72%的资金来自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

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简军波指出,欧盟在安全等方面对美国的依赖,可能被迫作出更多让步,包括“在技术管控等方面配合美国,牺牲和遏制他国”。

在G7峰会期间,欧美关税问题成为焦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均敦促特朗普停止通过关税手段损害全球经济。德国经济研究所所长弗拉舍尔对欧盟的谈判地位表示担忧:“特朗普将欧洲的屈服解读为软弱——事实也确实如此。”他认为欧盟应建立广泛统一阵线反对“关税霸凌”。

中欧贸易摩擦的出路在何处?

面对僵局,中方表达了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意愿。商务部此前强调:对于中欧贸易摩擦局面,中方是不愿看到的并始终遵循世贸组织规则。“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分歧,不愿看到中欧贸易摩擦升级”。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6月17号答记者问时说到,“中欧一直就经贸等问题保持着沟通,中方愿同欧方一道努力落实好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高层交往和对话合作,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

6月19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也积极表态,中方高度重视中欧经贸关系,一直与欧方保持各层级的密切沟通,积极推动中欧经贸合作提质升级。中方将与欧方一道,推动解决彼此关切,共同为中欧高层交往作好经贸议题和成果筹备。

实际上,留给中欧谈判的时间已经不多。欧盟计划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而是否全面生效将在11月欧盟反补贴调查结束后确定。

在加拿大G7峰会上,冯德莱恩一面呼吁“停止全球贸易战”,一面试图拉拢特朗普共同应对中国。

6月16日,欧盟否认了“欧盟准备好接受美国提出的10%全球基准关税”的相关说法。美国“政客”新闻网援引欧盟首席发言人保拉・平霍(Paula Pinho)的话说,相关报道“属于猜测,不反映当前谈判状态”。“谈判仍在进行,现阶段尚未达成任何协议。从一开始,欧盟就反对美国不合理且非法的关税。”但市场普遍推测美欧接近达成一致、将尽快完成谈判。

很明显,美欧贸易谈判的结果,可能最终决定欧盟是否愿意回到中欧谈判桌前,避免一场没有赢家的贸易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