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叠加俄乌冲突等风险因素,令企业在本季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环境。面对风险挑战,中国上市公司套保热情空前高涨,共有610家实体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总计高达1200多份套保相关公告。
(1)总指数及规模指数
2022年第二季度末,衍联中国企业套保指数(YL-CHCI)达1464,较上季度末增长了8.44%,较去年第二季度末增长了23.13%;其中,大型企业套保指数为1187,中小型企业套保指数为277。衍联中国企业套保指数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减(如图1所示),反映出中国企业持续高涨的套保意愿。
图1:衍联中国企业套保指数(2008年第二季—2022年第二季度)
(2)行业指数
2022年第二季度末29个实体行业套保指数如图2所示,排在前五名的行业依次是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有色金属、汽车、轻工制造等行业紧随其后。
图2:2022年第二季度衍联中国企业套保行业指数
(3)地域指数
图3是按地域统计的企业套保指数,整体排名没有太大变化,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上海,上海超越福建跻身前五;青海、宁夏、西藏、吉林、贵州等地仍然比较靠后。相对于上一季度,浙江、广东、江苏和上海均有两位数的增加。
图3:2022年第二季度衍联中国企业套保地域指数
(1)供给端
本季度,交易所已就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油、花生、菜油五个商品期货期权,以及中证1000股指期货和期权公开征集意见,新的套保品种箭在弦上。此外,现有的铜、原油、焦煤、聚氯乙烯、菜油、红枣、甲醇、短纤等套保工具在合约设计、业务规则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调整,以适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套保需求。场外套保市场的业务及相关规则不断完善,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稳价订单”业务扩容至石油沥青、低硫燃料油等能化品种,通过期现联动,支持能化产业链实体企业在浙油中心产能预售平台上购销产能的同时,鼓励企业利用期权工具对冲风险;郑州商品交易所对基差贸易业务指引进行了修订,丰富完善基差贸易模式,深入推动期现货融合、场内外互通;大商所修改部分场外业务规则,进一步规范和优化相关场外业务,更好地服务市场参与者,其场外平台首次实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现货贸易依据国内期货定价。套保服务提供商阵容不断增强,A股上市公司中新增了一家期货公司,风险管理行业将受到社会的进一步关注;截至5月底,在中国期货业协会备案设立的风险管理公司达99家。本季度政策、法规层面上利好套保市场发展的消息较多。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简称《期货和衍生品法》)。《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规定“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国家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期货和衍生品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将开启我国套保市场发展的新篇章。二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有利于商品流通的进一步便利,期现货市场的进一步联通、贯通,有利于加强衍生品的风险管理功能,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三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升外贸企业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同时提出加紧研究推进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海运运价、运力期货。可以预期,国内航运期货上市步伐将加快,相关企业将获得新的套保工具。四是商务部、央行、外汇局印发《关于支持外经贸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通知》,多措并举帮助外经贸企业增强汇率套保意识和能力、掌握用好汇率套保工具。五是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功能 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加快恢复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23项政策举措,旨在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实体经济恢复发展。《通知》提出要发挥期货市场作用,发挥期货套保功能,助力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风险管理。
(2)需求端
2022年第二季度,包括499家大型公司和111家中小型公司在内的610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套保相关公告,条数总计达1267条,同比增加了43.0%。其中,有114家公司为首次发布套保相关公告。2022年第二季度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上市公司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9家,同比增长了32.3%。2022年上半年,共有885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发布的套保相关公告总计1921条,公司家数及公告条数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第二季度发布套期保值的A股上市公司,从地域来看,浙江省的最多,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广东和江苏(如图4所示)。
图4:2022年第二季度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企业的地域分布

从行业分布看,套保企业家数排名前三甲的行业依次是电子、机械设备和基础化工,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设备、汽车和医药生物行业(如图5所示)。
图5:2022年第二季度发布套保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
(3)套保市场交易情况
从套保市场交易情况来看,2022年第二季度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不含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累计成交量约30.46亿手,累计成交额约257.48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04%和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