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四季度,有44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新加入套期保值阵营。这44家套保生力军中,中小型企业19家;从历史累计值看,中小型企业在套保阵营中占比达21.42%,再创历史新高。本季度,有280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套期保值相关公告,总计656条。
一、指数走势及最新表现
总指数及规模指数
行业指数
2023年第四季度末29个实体行业避险指数如图2所示,排在前五名的行业依次是电子、基础化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医药生物,汽车、有色金属、轻工制造等行业紧随其后。相对于上一季度,基础化工、电力设备、机械设备三个行业指数提升数值位居前三甲。
-
地域指数
二、企业避险市场分析
供给端
本季度,场内套保工具再添新品,短纤、纯碱、锰硅、硅铁、尿素、苹果这六个商品期权上市。小麦期货、苹果期货、2年期国债期货等合约及其业务细则进一步优化,红枣、玻璃两个商品期权合约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套保工具将日趋完善、不断丰富。
套期保值相关制度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上期所修订了套期保值交易管理办法,推出非套保转套保业务;大商所大商所数字仓单系统,新增黄大豆2号、粳米、生猪、纤维板、焦煤、焦炭、苯乙烯等7个品种标准仓单交易;郑商所优化交割配对机制提升交割服务水平。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备受国家领导层重视。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上海期货交易所时强调上海期货交易所要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为探索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做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优化‘保险+期货’,支持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开发,更好满足涉农经营主体的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需求。”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10部门发布关于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的意见,提到“鼓励金融机构优化完善外汇衍生品和跨境人民币业务,更好满足包括加工贸易企业在内的外贸企业汇率避险和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鼓励各地加强对中小微加工贸易企业在汇率避险方面的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
中国证监会就《衍生品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二次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未来,随着《办法》的出台,衍生品市场将迈入统一监管时代,消除监管差异和监管套利,提升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发挥管理风险、配置资源、服务实体经济“三大”功能。
需求端
从行业分布看,避险企业家数排名前三甲的行业依次是电子、电力设备和基础化工,紧随其后的是有色金属、机械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如图5所示)。
-
避险市场交易情况
从避险市场交易情况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我国场内衍生品市场(不含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交量约20.33亿手,成交额约143.2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3%和6.72%。全年累计成交量为85.01万手,累计成交额为568.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60%和6.28%。